主题: 元培计划教育理念在北大本科教学改革中熠熠生辉

  • 网上帮您
楼主回复
  • 阅读:2075
  • 回复:0
  • 发表于:2006/10/13 7:29:5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澄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很幸运,是元培计划实验班让我最终选定了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方向。”许彦之,2002级学生元培实验班学生,刚入大学的时候,她像很多同学一样,想学习热门的经济学科。一学期经济学课程之后,她发现自己对经济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有兴趣。之后,她又想去学习另一个热门专业——生命科学,“可是后来发现自己对解剖等诸多实验并不能适应”。在导师的帮助下,许彦之开始接触环境科学专业,而这时她才猛然记起这就是她儿时的梦想,试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她终于发现这就是自己值得付出毕生精力的事业方向。现在的许彦之,已经前往佐治亚理工学院进一步深造环境科学。 

    对于元培实验班的很多同学来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定专业方向还只是元培计划所给予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是通过元培的教育理念所接受到的通识教育,所奠定的宽学科基础及所培养的跨学科视野。而这种教育理念,也不仅仅只惠及元培实验班的学生,它正推广至全校范围,并切实地影响着每一位北大学生。 

    因材受教 “在学习中选择,在选择中学习” 

    1999年,在对现行本科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思考中,北大成立了“本科教学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成员是由校长直接聘任的热心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他们在对国内外本科教育现状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国内本科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确定专业的方式有很多问题。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并不了解实际情况,选专业多是基于父母的意见和社会的潮流,这样确定专业有很多弊端:一方面,它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真正的志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很窄,创新后劲不足。于是,研究小组提出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计划,这便是2001年9月启动的元培计划。 

    元培计划最重要的举措便是举办元培计划实验班,作为改革的先头部队,摸索和探索改革的经验。实验班于2001年秋正式成立并招生。它按文、理两科招生,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学生入学后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如果你有时间,学校里每一位老师的课程都会向你敞开大门。” 

    元培实验班的一个重要制度是学生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自由选择专业。一般情况下,他们需要在第二学期末提出专业意向,在第三学期末确定专业。通过一年半的通识教育,学生们对各个专业和自身的兴趣能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可以比较理性地选择发展的方向。

    元培实验班还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因此,无论是选课程,还是最终报专业,甚至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充分的自主权。

    “元培班教会每一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找机会,抓住机会,是元培计划实验班培养理念的一大特点。”在元培就有很多同学把握住了这一个个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机会,“抓住机会,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如今已经在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KPMG工作的张科对元培计划理念给予自己的选择机会、把握机遇方面的能力锻炼十分感激。 


 
    “元培班学生的最大特点是绝不盲从,每个学生都懂得自己为自己的发展制定计划,自己在判断各种信息、权衡各种利弊之后做出抉择。”2003级元培实验班学生陈昌明深谙于此。

    “可以说同学们是通过学习进行选择,通过选择完成学习。”许智宏校长在一次会议上这样表述。 

    入学后从各个院系里二次招生进入元培的01级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斟酌、选择之后,有65%的人选择了新的专业方向,其中,3人由文科专业转到了理科专业,3人由理科专业转到文科学专业。“元培实验班01-04级490名学生选择的专业分布在全校20多个院系,没有出现盲目扎堆热门专业的现象。一些基础学科如文史哲,一直有一些高分的同学去修读。可以说,他们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们所作的选择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非常负责任的选择。”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张庭芳如此表示。 

    博识融通 开阔学术视野 

    起初抱定学习化学专业的沙珧,2005年毕业时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为自己能在元培实验班里有条件学习到扎实的物理学知识基础深深地庆幸,因为对方正是看中他的这种复合型背景。 

    如今,对于大部分北京大学的学生来说,拥有复合性的双重学术背景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而这则是北京大学通识教育培养理念的实践成果。 

    “北京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具有文理交叉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北大的本科生教育一直处于探索和改革之中。其中,发挥综合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传统。”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金顶兵博士在介绍学校通选课程建设理念的初衷时如此说到。据介绍,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北大就已经有文理科互相选课的传统。1988年北大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十六字教学改革方针。90年代,学校建设了一批鼓励文理交叉的全校公共选修课。进入新世纪以后,北京大学更是把通选课建设作为强化通识教育的重要举措,现在,由通选课所建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和学校原有的以强化专业基础为目标的主干基础课程体系一起,被一些老教授称为北大本科教育的两条生命线。 

    2000年,学校在总结学校传统的办学优势并参考国外著名大学做法的基础上,先行推出了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要求全体本科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5个领域选修16学分的课程,其中,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翻开现在学生的成绩单,和五年前毕业生的成绩单相比,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很大幅度的拓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它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金顶兵博士对此深有感触。 

    2001级和2002级的元培班学生,刚入校后,与同一年级学生最大的不同,便是实施单独的教学计划,在全校范围内跨学科自由选择通选课及不同的专业课程,这对其他院系的同学来说,因为专业、班级的限制,似乎还是不可想象的。学生在低年级主要选修跨学科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平台课(文科增加了古代汉语、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高等数学4门平台课,理科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平台课)和拟修专业的基础课。在二年级选定专业后到相关院系选修专业课,并可继续选修跨学科课程。

    2003年,在全面修订以后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通识教育课程都纳入到各个院系的教学计划中。

    从最初的30多门到现如今的300多门,北大的通选课课程,正逐步地为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奠定坚强的师资和课程基础。现在,通选课中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课程。同时也有一大批名师承担了通选课的教学任务。 


 
    除此之外,减少毕业总学分数,取消限制性选修课;改革全校公共课排课制度,打破过去全校公共必修课按专业班级统一排课的固定模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和课堂……如此种种措施,都在具体实践着培养多学科背景、宽知识基础的通识教育理念。 

    “元培理念培养了我们很强的交叉意识。在元培学习的日子里,我们有意识地与各个学科进行交流,并逐渐有胆量去琢磨交叉学科的研究。在大学这个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这种尝试对每一个人的学习及今后的事业发展都会很有帮助。”如今已经保送到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气象学专业的陈昌明坦言,元培实验班的学生最终选定专业进入院系学习以后,要比其他学生眼界开阔许多。 

    “元培实验班学生不论是讨论学科专业上的问题,还是一般的交流聊天都能让人充分地感受到不同学科背景带来的交流内容、观点、视角和思维的多样性。”金顶兵博士介绍说,学校课题组于2005年对元培实验班01级和02级同学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82.3%的同学认为“不同专业的同学住在一起有助于我了解其他学科的状况,开阔视野”。“有一次,一个学物理的同学和一个学哲学的同学在楼道里争论起究竟物理有用还是哲学更有价值,一争就是好几个小时。”金顶兵博士告诉记者,这样的事儿在元培学生中十分常见。 

    “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针,好比我们的手掌,掌心是学生前两年所学的共同基础课程,每个手指代表一个专业方向。只有掌心有力,手指灵活,才能形成有力的拳头。”许智宏校长在多种场合曾经这样生动地比喻。 

    创新超越 顺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 

    五年来,元培班总共招收了800多名学生,为高校、社会输送两届共174名毕业生中。第一届毕业生72名,保送或考取国内大学研究生30人,出国读研究生20人,第二届学生102人,保送或考取国内研究生39人(包括香港大学1人),出国读研究生34人。学生出国就读的学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参加就业的学生则受到北大方正、南方报业、惠普、联合利华、中国银行、花旗银行等著名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实践证明,基于元培理念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宽口径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如今,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对元培计划的培养理念表示认同,报考元培计划实验班的学生数目在大幅度增加。到目前为止,6届学生中,累计招收省级高考总分第一名51名。 

    被各界普遍认可的元培计划理念,也正逐步影响着整个北京大学。现在,北京大学除了有元培实验班这个“大元培”外,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以院系为单位的“小元培”。近几年来,各院系除了在教学方面普遍采取“通识教育”外,在招生上,也开始尝试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这是对原来按专业招生及过窄专业教育的一种改变与超越。从2002年开始,北京大学13个院系率先实行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考生按院系填报志愿,学校按院系录取考生。学生被录取后,进入相应院系,先学习通选课以及这个学科的共同基础课,经过一年、两年或者三年的基础课学习后,进行分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的专业。到2004年,除了外语类和医学类专业外,全校各院系都逐步完成了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的改革。 

    “元培计划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根本原因在于元培计划的设计和理念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主任朱庆之这样阐述。他说,在21世纪初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时代,从社会用人的状况说来,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从科研创新的角度来说,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些时代的需要对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此外,“我国正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北京大学也在用自己的实践积极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来源:北大新闻网)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