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张文江老师的故事

  • 作者:阿Q
  • 阅读:1609
  • 回复:1
  • 发表于:2009/4/21 19:29:04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澄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今天下午,在博物馆邂逅张文江老师,老人家严谨的治学态度震撼了我,回来后搜集了有关张老师的资料,在这里贴出来,表达对老先生的敬佩之情(一下文字引自百度搜索)





2000年,良周村寨西北方向的果园里,村里几户农民,有的在果园修剪果树,有的干农活,由于地里的残砖破瓦加大了劳动量,不时引来庄稼户的埋怨声。除此,就是丧气地将残砖破瓦狠狠地撇在地边栽柿子树的野地上。
突然,一位群众惊奇地叫着:“大家快来看,大家快来看啊!这瓦上好像写着字——”未等话音落就,周围干活的人就扔下手头的活,赶集似地聚拢来。不一会,便将拿瓦片上写字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正当大家对此不知所措时,不知谁喊了一声说:“把它拿给村里的张文江老先生,说不定他能知道这上面的内容……”
谁知,这一提议改变了良周村的历史地位,为后来研究秦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一段秦汉尘缘

张文江老先生拿到瓦片细细端详,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初步认定瓦片上的四个字为“献公屋舍”字样,当他将此拿到省城西安让有关文物专家做进一步的鉴定后,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瓦片为秦汉时期的行宫建材。
长期以来,在距发掘瓦当之地北的30米处,该地方被称为过去秦始皇训兵、练兵的“教场地”,其实不然,它是秦始皇前8先祖秦献公自魏国返回秦国时于河西(现渭南的黄河以西,史称“河西”)发展实力,于后出公二年在河西发动政变。司马迁《史记》里的《秦本纪》载曰: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乘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因此瓦当的出土,极大地证明了秦汉时期秦献公所居之地——“河西”确属良周,别无他处。此消息“破天荒”地传开了,这一消息引起了时任国家文物管理局副局长郑欣淼同志的注意,他在亲自考察的基础上,从而肯定了以上说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2001年通过省考古队的发掘,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的秦汉宫遗址惊险在世人眼前了,消息很快被省市县电台电视台、省市报刊隆重报道,随后在2002年度由陕西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2公里,秦灵公8年所建筑擒“城堑河濒”长城内侧的良甫东坡古梁伯国和秦人古墓群的考古发掘,进一步奠定了秦献公在河西活动的确凿性和发展实力的不可动摇性,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提供了较高的历史史料,在国务院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在良周遗址上投资修建了两周文管所。


一位花甲老人


良周村有如此重大的发现,与六旬有七的退休教师张文江先生有很大关系。离岗十余年,年过花甲却勤耕不辍,一门心思从事历史、考古研究。他的足迹遍及渭南各县市,还远去过甘肃等地。尤其在秦汉文化的研究上,他更是谨慎入微,成绩卓著。在秦汉宫遗址发掘前,他查阅了大量文献,通读了1998年姜宝莲、赵强在陕西文物权威杂志《文博》上发表的《陕西澄城良周秦汉宫遗迹调查简报》,研究了空心砖、瓦当、瓦片、滴水砖等十几种人文瓦当、四种文字瓦当,他于2002年、2003年在《文博》杂志上分别发表了《渭南地区秦魏诸长城考辨》、《秦雍城置都年限》等举足轻重的学术作品,为秦汉宫发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后他被省考古队特聘为考古研究员。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